犀牛手札43:最有效的进行儿童教育(二)

Share

上一期我们说过,3岁和7岁是孩子在一生中成就大小的2个基本点。在这两个阶段,孩子的特点也是完全不同的,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辅导和帮助。这一期Rhino就这个话题接着和大家聊。

三岁前是人一生中脑发育的关键时期,这时的儿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,不夸张的说,基本上是家长教了什么,孩子就能学会什么。在这一阶段,我们应该注意的重点是如何最大程度的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。

那么如何判断是不是最大程度的开发了孩子的大脑呢?衡量的标准是什么?是不是会背多少首唐诗、会认多少个汉字或者英文字母?答案是否定的。

在这一时期,家长应该以丰富孩子的体验为第一目标。比如说经常带他去动物园,去科技馆,去农场,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体验、感知真实的事物。家长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,可能的话,在睡前给孩子读书、讲故事也是一个好的选择。在这一阶段,家长要做的就是与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。

对三岁以前的孩子来说,最直接的教育就是父母如何对待他。平常的生活中,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。不要教孩子一套,而自己做的却是另外一套。孩子最终将学习的是父母如何对待自己,并将之作为自己未来的待人处事的原则。

下面Rhino给大家说几个具体的情况,大家想想哪一个答案更好:

1) 还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哭了
解决办法
a) 抱,直到孩子停止哭泣。
b) 塞个奶嘴
c)看看孩子有什么需要,是饿了?尿了?还是别的什么情况。

2)如何叫孩子起床
解决办法:
a) 急迫性、突然的惊吓
b) 晃他的身体,直到清醒
c) 抓抓他的手、脚,和他说话,让他一睁眼就看到笑脸

3)挑选什么样子的保姆
a)专业至上
b)永远带着灿烂的笑容

大家经常说一句话:“态度决定一切”。这句话用在如何和孩子相处上面,尤其正确和重要。对孩子来说,接受哪一种方法,不接受哪一种方法,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内容是否正确,而是家长的态度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教育孩子时就要绕很多的圈子。

举一个例子:如果孩子讨厌洗脸,那父母的办法不应该是强迫孩子洗脸,而是采用一些快乐的办法。比如,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,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,之后问他要不要洗,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,进而喜欢这件事。这个过程好像在玩,但也做到了常规该做的事。

在这一阶段,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是:一板一眼;最大的秘诀是:快乐至上。

当父母觉得某件事是快乐时,你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;如果父母觉得不快乐,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。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。

三岁前的教育取决于父母去观察孩子的需要,而不是到处去听信别人怎么说。不管是什么办法,只要这个方法能带来快乐,那就是正确的、可行的。如果父母觉得困扰,那个方法就不要用。

三岁以前,是小孩子人格健全的关键期。在这一时期,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。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,往往以家长、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。家长、老师说“好”,就是“好”,家长、老师说“坏”,就是“坏”。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,好好引导,形成良好的个性、品质,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。相反若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些不好的个性品质或行为习惯,以后就很难纠正。

三岁以前还是性教育的关键期。在这一时期,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,心理学上称为“性蕾期”。如果男孩把自己看作是女孩,在打扮、举止、表情上模仿女孩,就成为女性化男孩。如果女孩把自己看作是男孩,在打扮、举止、表情上模仿男孩,就成为男性化女孩。

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那么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面有没有什么可以容易遵守的要则呢?

有!大家和Rhino一起来看看下面几点:

▲ 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的缺点
不需要盯着孩子的缺点一而再、再而三的说教,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、长处,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给以肯定和赞扬,就可以让那些缺点消失。家长越是努力想去纠正孩子的缺点,就越有可能适得其反,缺点会越固执地留在孩子身上
▲ 小心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
在现阶段,孩子的任何一种表现都没有已经定型。现在的表现,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,这种表现仍然在不停的变化。
▲ 不要完美主义
有的家长给孩子设定了极高的标准,从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做到十全十美。对于孩子来说,很多事情都是人生的头一回,做得不好很正常;而如果能一下子漂亮地完成了一件事,这时,家长一定要进行表扬。
▲ 不要和别的孩子作比较
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,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。每个孩子只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就可以了。家长要相信,只要孩子能发展自己的特长,就能成长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。
▲ 不要把培养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的重心
学习能力固然是重要的,但如果一味地以此作为教育的重心就有失偏颇。我们必须把对心灵的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,把培养孩子的情商作为重点。

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,家长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误区。Rhino在下面给大家就列举一些例子,各位家长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不小心犯过类似的错误呢?

一、 过分保护,过分替代,过分限制。
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,过分保护、过分替代已经成为普遍行为,这使孩子从小失去了锻炼机会,导致孩子的成长结果与家长所期望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。
二、 书本化喂养。
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,有时甚至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,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。其实,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,因为每个孩子的睡眠时间、饭量和情绪并不完全相同,不能按同一个标准模式来要求。
三、 重治疗轻预防。
任何疾病都有其发展过程,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。很多家长怕孩子吃不饱,每天每顿定好量,不吃完,追着、骗着、哄着也要喂完。而对孩子的喝水量却不强求,认为喝多喝少无所谓。一旦孩子身体里水的比例下降到一定程度,得病在所避免。
四、 重知识轻运动。
人在成长过程中,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。婴儿的骨骼、关节、肌肉由瘦小、稚嫩发展到粗壮、有力,与运动分不开。家长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,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。
五、 手段和目标不清。
许多家长常常分不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的区别。比如,练习搭积木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,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。一些家长则把要求定在搭好、搭高上,结果因超出了孩子的能力,孩子怎么也玩不好,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。又如学电子琴,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孩子手的灵巧能力及其对音乐的感觉能力。有一些家长则把孩子考级当成了目标,造成了孩子对音乐的反感。
六、 把玩的时间用于学习。
许多家长认为,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越好,而玩既浪费时间又耽误学习,于是一不小心就剥夺了孩子们社会学习和自我体验的机会。

这一期先聊到这里,下一期Rhino会和大家接着说如何最有效的教育孩子。

学一点额外的房地产知识:

    None Found

Share